说起古代兵器,最有名的是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说法,此刀重81斤。
但《三国演义》只是小说而已。
以小说论,《隋唐演义》里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裴元庆的八楞梅花亮银锤……这些兵器就没有少于斤的。其中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重量为斤,四明山战十八路反王共砸死万人,手撕宇文成都、伍天锡。《西游记》孙悟空的金箍棒重量更是达到了天文数字级别的一万七千多斤!
所以,小说家言,不足为凭,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事实上,《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里根本就没提到关公所用兵器的重量,甚至,连关公用的是什么兵器也没提。小说家只是根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写“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有“斩其首还”四字,就想象成关公使用的兵器是大刀。殊不知前面还有一句“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用的是“刺”字。有史学家专门考证过,关公使用的兵器其实是东汉最流行的长槊,斩颜良首级用的是腰刀,青龙偃月刀一类长柄大刀至少要到北宋年间才出现。
三国年间最有名的大力士战将是典韦,《三国志?魏书?典韦传》中有记:“(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又也许,《三国演义》作者觉得关公的武力与典韦相当(《三国演义》给众武将的排名就是按“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展开的),就由典韦的戟重80斤把自己配置给关公的大刀定位在81斤。
不过,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也摆在那儿:三国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克,即八十斤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五斤而已。
所以,世上真有人使用一把35斤的青龙偃月刀,那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儿。
有趣的是,《水浒传》写鲁智深以关公的青龙偃月刀重量81斤为参考,要铁匠给自己打造81斤的禅杖,铁匠却呛了他一句:“不行,你凭什么超过关王?!”于是禅杖被改成了63斤。殊不知,宋朝的一斤等于今天的克,鲁智深63斤的禅杖其实比关公81斤的大刀重多了!
话说回来,鲁智深同样是个虚构的人物,不值一提。
这里要说的是《宋史?岳飞传》里记载的小将岳云,此人十二岁从*,屡立奇功。每作战,双手各握一铁锥,合重80斤,冲锋在前,以一当十。
岳云这80斤双椎的分量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斤,比典韦那个80斤的双戟重了两倍多而将近于三倍。
以至宋史研究专家王曾瑜读到这儿,也不免心犯嘀咕:这、这……大概、可能、也许是有所夸张吧?挥舞一百多斤的大家伙上阵杀敌,可能吗?
遗憾的是,岳云这对大椎没能成为文物保存下来,史书记载它的重量有无水分已不得而知。
但是,权威著作《武经总要》上记载,宋朝步人甲由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58宋斤,以1宋斤折合为现在的1.2市斤算,即一个普通小兵穿戴在身上的铠甲就接近现在的70斤,则岳云作为一个异乎常人的猛将使用多斤的武器,似乎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事了。
而且,岳云的双椎还不是正史中记载分量最重的兵器。
《明史.刘綎传》记,江西南昌人刘綎,自十五六岁起就跟随父亲在*队里摔打,每遇敌,提刀陷阵,“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
明朝的重量量度和南宋差别不大,当时的一斤也大约可以折合成现在的1.2市斤,则斤就相当于现在的斤了!
比刘綎稍后一点出现的明末牛人卢象升本是文士出身,史称其“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虽然上阵杀敌时不能象刘綎一样提斤的大刀上下翻飞砍人,但现存宜兴太平天国辅王府内他专门用来练功的青龙偃月刀也有斤。该刀槟铁打就,浑然一体,铁锈斑斓。
无独有偶,贵州天柱县高酿镇亚大村也出土有一柄清代“青龙偃月刀”,该刀通长7尺5寸,刃体长2尺,刃体最宽处为8寸,刀柄长5尺5寸,刀柄周长6寸,刀背厚1寸,刃体两侧无回血槽,刀刃与刀口衔接处雕铸着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重斤!
专家也怀疑这把刀并不是用来上阵杀敌的,而是和卢象升大刀一样,纯粹用来锻炼臂力的,即健身器材而已。他们的根据就是,以现代奥运会上的举重冠*来比较,举重选手举超过百斤以上的杠铃过顶,也不过短短几秒,也会感到腰酸腿痛,古人怎么可能提到上百斤的兵器上阵挥舞搏杀?再者说了,人受得了,战马也受不了啊?!
可是,人有俊杰,马也有神品啊。
岂不闻,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残唐五代的第一猛将李存孝,每战均身被重铠,腰弓髀槊,手舞铁挝。这里说的“重铠”,指的是两层铠甲,以每层40斤论,穿在身上的铠甲就有80斤,又带有弓槊铁挝等武器。李存孝是怎么解决马匹困乏问题的?他打仗时,就以两匹战马跟随,“马稍乏”,就立刻换骑,“酣战易骑”,上下如飞,如履平地。
清代雍正年间进士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卷一《清帝甲弓》记,沈阳实胜寺收藏有一副努尔哈赤生前所穿用的甲胄,一般人根本举不起来。该处也同样收藏着一张皇太极用过的弓,矢长四尺余,大块头壮汉尚难以开弓,而皇太极当年却运用自如。凭着这张弓,皇太极曾在一次围猎中,连续发矢,多有矢箭洞贯两只黄羊,臂力惊人。
所以说,不能根据奥运选手做不到的事来否定古人啊。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现代奥运选手在射箭比赛中,配备的是现代弓箭,上面附有瞄准器,但在比赛中脱靶之事还屡有发生,而中环心者却为少数。但史书中百步射杨的高手却比比皆是。
上面提到的皇太极,不但臂力惊人,还一矢洞贯两羊,堪称箭术高明。.
而与李存孝同时代的残唐名将高骈,更有过一箭贯穿双雕的华丽表演。在某次行*途中,高骈看天空有雌雄双雕翻腾扑跃、翼掠长空,就有意向*士卖弄,说:“看我单以一箭射双雕。”然后搭箭扣弦,等待时机,等双雕身形稍一相叠,释弦箭发,双雕应声落下。众皆大惊,欢声震天,高骈从此有“落雕侍御”的美称。
李存孝的义父李克用早年为避战祸,曾远遁阴山、依附于鞑靼部。他曾“百步驰射马鞭,或以悬针树叶为的,中之如神”,震慑住鞑靼人。
一箭双羊、一箭双雕、百步驰射马鞭、远射悬针树叶的神射之技,估计奥运会冠*是表演不了的,但能因此否定皇太极、高骈、李克用他们的事迹也是吹牛的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