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篮坛追思录丨宋君复奥运篮球先行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方案

引言

宋君复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他是中国首批赴美留学的体育人才之一,师从篮球创始人奈史密斯先生。他曾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教练,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唯一一位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的元老级体育人。他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奋斗一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宋君复于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他自幼热爱体育,尤其对篮球感兴趣,八岁那一年,他进入私塾读书,两年后转入浸礼会所办小学求学。毕业后考入杭州蕙兰中学,并入选校篮球队。年,学校篮球队来到上海,在远东运动会会场与青年会篮球队比赛,以19比12获胜。次年,学校篮球队再次赴沪与青年会比赛,以3分之差告负;之后又与沪江大学进行了一场比赛,大比分战胜对手,创造了球队远征比赛的新纪录。年,宋君复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先在柯培大学学习物理,后又到美国麻省春田学院专攻体育。

赴美留学带回先进理念

春田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创办于年,是以培养体育人才而著称的一所高校。春田学院不仅对美国体育影响深远,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年,基督教青年会正式在中国成立。这一年,篮球、排球、田径等西方体育项目也被青年会带入中国。到年,在全国已经有个校会,会员达多人。很多有志于体育的中国青年通过青年会的推荐,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如董守义、马约翰、舒鸿、宋君复、牟作云等等。他们是中国体育的开路人,尤其在篮球方面。

(上世纪30年代,春田学院校友在全国运动会上聚首)

这些人中,舒鸿、宋君复与董守义在春田学院留学期间都曾师从篮球创始人奈史密斯先生,学习有关篮球的专业知识与先进理念。这三人当中最早来到春田学院的就是宋君复。

年,宋君复学成归来,回到母校担任体育主任,他坚持对学生实行"强迫"运动制度。在任期间,蕙兰中学获杭州市中等以上学校篮球冠*。年宋君复离任,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任体育系主任和教授。

排除万难见证奥运篮球成长

宋君复一生致力于体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前,他曾三次以教练的身份参加了年的第10届、年的第11届和年第14届奥运会,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唯一连续出席过三届奥运会的元老级人物。

宋君复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是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夏季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组团参加奥运会,代表团正式成员只有三人,宋君复为教练,沈嗣良为领队,刘长春为运动员。

年7月8日上午,由宋君复率学生刘长春从上海黄浦江畔新关码头出发,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出征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经过21天海上行程,“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受到先期前往洛杉矶的代表团领队沈嗣良等奥运会筹备会人员及侨胞热烈欢迎。第二天下午举行开幕典礼时,中华奥运代表团第八个出场,由刘长春手擎国旗,绕场的人有中国领队沈嗣良、教练员宋君复。因为此前看到别国代表团人数众多,而中华奥运代表团仅有3人。沈嗣良和宋君复决定,从洛杉矶请来华侨及青年会干事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也一起上场,勉强凑成了6人。刘长春虽然最终未能进入决赛,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正式比赛,因而被载入了中国的奥运史册。

宋君复的第二次奥运会经历是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夏季奥运会。他作为教练,率领69名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67人、女运动员2人)参赛。其中有洛杉矶奥运会参赛者刘长春,还有与刘长春齐名的上海运动员程金冠。

根据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指示,由宋君复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男子篮球队。球队只经历了短期的训练就前往德国参赛。在本届奥运会中,虽然球队最终名次不佳,但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篮球队,在与欧洲劲旅法国队的比赛中,以45比38取胜,在当时爆出了一个不小的冷门。在柏林奥运会上,宋君复除了负责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教练工作外,还要指导刘长春、程金冠等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这一年,宋君复获得了国际篮球裁判资格。

(宋君复与刘长春)

宋君复第三次参加奥运会是年第14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他作为篮球队主教练,随“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率中华奥运代表团出征。目前中国篮球最老的国手之一,被称为中国篮球“活化石”的吴成章当时就在那支球队中。

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国家有59个,运动员人。中国有44名。7月29日下午3时,在伦敦温布利帝国运动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列第14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篮球队教练宋君复及足球队领队容启兆。

当时由于国内处在战争阶段,奥运代表团经费十分紧张,运动员的伙食标准就降得很低,饭菜数量不足,吃肉的次数极少。在恶劣的条件下,宋君复依旧在比赛和训练中为中国男子篮球队细心指导,并想方设法为运动员解决各种困难。

实现理想建造首座“奥运建筑”

年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后,宋君复回到国内就参与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奥运”建筑——青岛体育场。它于年2月16日始建,年6月末建成,这是他在美国留学时就有过的梦想,他时刻心系中国的体育事业,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曾考察洛杉矶奥运会的体育设施,回国时带来了洛杉矶体育场的图样、资料和照片。宋君复设计的青岛体育场围墙呈锯齿堡状,气势磅礴,是洛杉矶体育场在“海外”的唯一缩小版。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飞越重洋,飞到黄海岸边,的确是一个奇迹。

青岛体育场一建成,就成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场,此后,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以辽宁选手的身份,在青岛第一体育场参赛,夺得米、米两项冠*。

新中国成立后,宋君复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北京体育学院系主任,副院长。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协委员。著有《体育原理》,《刘长春短跑》,《女子篮球训练法》,《女子垒球训练法》,《第十一届奥运会各国田径选手电影姿势图》等。

年,宋君复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他一生为中国体育事业而奋斗,见证了中国体育的发展,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篮坛追思录丨陈月芳:勤奋低调的中国篮坛“女巨人”

篮坛追思录丨穆铁柱:“中国篮球半个篮筐”

篮坛追思录丨陈文彬:男篮少帅文武全才

中国篮球协会

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