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出诊的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bdf/作者:山佳
8月7日,东京奥运会女子米双人划艇决赛中,徐诗晓与孙梦雅组合配合默契,摘得该项目的金牌。为此,徐诗晓也终于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说起今天的女主徐诗晓,其经历特出彩,已在皮划艇项目上拿到全国冠军的她,在年因伤病原因选择退役,后成为江西省一知名企业的人事经理,过着平静的日子。
未成想,女子皮划艇列入东京奥运项目后,徐诗晓驿动的心开启了纠结模式,是复出圆梦还是生儿育女?最终,她选择了前者,因此我们也看到了一“国民舅妈”的产生。
01
徐诗晓,年2月出生,江西上饶铅山人,一个农家妹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爸老妈上山砍柴、喂猪,徐诗晓就尽量帮着父母搭把手。孝顺懂事的诗晓,打一小就开启了吃苦模式。在她看来,能为父母多做一些事情,是做儿女的本分。
诗晓在永平三中就读时,余干县国家水上训练基地的相关人员,来铅山选拔人才。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诗晓入了招收人的法眼。
老爸老妈很清楚,闺女走专业运动员的路,太苦太涩,金字塔尖上的人就那么几个,出成绩还好,不出成绩的都是塔的底座。
但诗晓很清楚,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我要抓住它。至于其他,事在人为。从此,诗晓与水上项目开始亲密接触。那一年,她13岁。
02
在教练眼中,诗晓就是天赋加吃苦那种类型的。作为运动员,一上运动量,许多人都会叫苦不迭,要打退堂鼓。但在诗晓这里,特奇怪的,是她训练都不知道累。
也许,在诗晓这个农家妹子看来,这点儿训练量与干农活相比,简直就是毛毛雨,小case,不值一提。
这不,年武汉城运会,代表南昌出战的诗晓,就拿到女子划艇米的金牌。那一年,她15岁。
正常情况下,如果女子皮划艇列入奥运项目,诗晓会成为执着的追梦人。但等了又等,女子皮划艇终究还是“边缘项目”,前景并不明朗。没有目标的指引,再加上伤痛,诗晓选择退役,那是年。
诗晓选择了一个新行当,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开启身穿职业装,朝九晚五,周末双休的白领生涯。日子有功,诗晓成为公司的人事经理,成为一名高管。
03
年,国际奥委会将女子划艇列入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于是,江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相关人员找到诗晓,请她复出,代表江西省出征全运会。
是去是留,摆在诗晓面前两条路,她很纠结。诗晓已结婚,下一步就是生儿育女,过柴米夫妻的正常日子。再说年龄、身体机能、伤病等等,都在阻挡她选择复出。
唯一能让诗晓感到亮色的,就是截至到目前,国内还没有人能够打破她创造的单人划艇米、单人划艇米的最好成绩。
关键时刻,夫君宋鹏华(曾经也是一名皮划艇运动员)点亮了诗晓的心灯:不要为自己留遗憾,重回赛场,再拼一下!
就这样,诗晓回到了赛场,回到了洒下她汗水与泪水的运动中。那一年,她25岁。
04
退役后再复出,说时容易做时难。离全运会只有4个月的时间,诗晓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清晨、上午、下午,晚上,每天4次训练。起初她的手,都是破的,看起来特别“凄惨”。
每天训练完毕,诗晓就像散了架一样,根本无法入睡。膝盖长时间跪在艇上,肿得像个气球,冰敷成了每天的必备。
水上项目,相较室内项目,要战高温,耐酷暑,还要风里来,雨里去,爱美的女生,就不要想着防晒了,不秃噜层皮,就算烧高香了。
如果吃了苦,有个好结果,也就认了。最可气的是,付出这么多,可成绩一直上不去。诗晓都在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再练下去,值不值得自己再坚持一下。
一边是爱,一边是恨;一边想丢掉,一边舍不得,就在这种纠结中,诗晓每天还是精益求精地完成各种训练。她给自己打气:练了这么多年,再坚持一下,可能明天就好了。
经过4个月的魔鬼式训练,诗晓在年9月举行的全运会上,一举包揽了女子划艇两枚金牌。就这样,她进入国家队的大门,内心也激起了更大的渴望。
05
成功的路,真的不是一帆风顺。来到国家队的诗晓,与年亚运会失之交臂。但诗晓并不气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她更加专注训练,努力提高个人能力,争取实现个人艇成绩的突破。
年,经过一个冬训的打磨,诗晓有些化茧成蝶的味道,展现出绝对的实力优势。
在当年的世锦赛上,诗晓与孙梦雅配合,竟斩获了双人划艇米的金牌。一老一小,9岁的年龄差,真就不是问题,两人配合实在默契,未来可期。
8月7日,东京奥运会决赛中,诗晓与孙梦雅一鼓作气,从米就确立了领先优势,最终率先冲线,成绩是1分55秒,刷新了此前创下了的奥运会纪录,也为中国队拿下首枚皮划艇奥运金牌。
诗晓感慨:憋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枚金牌!我们在决赛中放开了所有,就当做我们合练的最后一场,不